网站建设

当前位置:

中俄贸易 俄语网站建设 yandex俄罗斯本地搜索引擎更适合市场推广

浏览量:110次

俄语网站设计由设计师设计完成,符合俄罗斯客户的使用习惯,专业的客服团队帮您制定一套完整的营销方案,让您更省心。

应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邀请,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3月20日至22日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在此前夕,中国驻俄罗斯大使张汉晖接受包括《法治日报》在内的中国媒体联合采访时表示,习近平主席此次对俄进行国事访问,对新时代中俄关系具有里程碑意义。


将为两国关系注入强大推动力


记者:您如何评价两国元首互动对中俄关系长期稳定发展的引领作用?


张汉晖:中俄元首保持密切交往,就双边合作和重大国际问题交换意见,这是两国关系发展的指南针和定盘星。2013年以来,习近平主席同普京总统会晤40次,就推动中俄关系提质升级、维护地区安全稳定、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达成一系列重要战略共识。十年来,中俄关系进入新时代,双边合作取得新成果,战略协作达到新水平。继2013年之后,习近平主席再次将俄罗斯作为连任国家主席后的出访首站,充分体现了习近平主席同普京总统深厚的个人友谊和他对新时代中俄关系的高度重视。


习近平主席此次对俄进行国事访问,对新时代中俄关系具有里程碑意义,将为中俄关系注入强大的推动力,引领两国关系在高水平上持续向前发展。


记者:您认为,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中俄两国在国际舞台发挥着怎样的作用以及未来两国在推动国际社会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还将发挥哪些建设性作用?两国在共同落实“一带一路”倡议方面还有哪些潜力可以挖掘?


张汉晖:当今世界变乱交织,国际形势加速演变,疫情阴霾尚未消散,乌克兰危机引发的全球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持续加剧,人类社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共同挑战。习近平主席高瞻远瞩,从世界、历史和人类的高度相继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一带一路”、全人类共同价值、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等一系列重大倡议和主张,为科学有效的全球治理指明了方向。


今年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十年来,两个构建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多次写入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以及其他区域组织的有关文件中,“共商、共建、共享”理念持续深入人心,影响力与日俱增。中国将以主办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为契机,与有关各方一道,推动“一带一路”取得更丰硕的成果。


十年来,历经国际风云考验,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日益成熟坚韧。俄罗斯成为中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中最重要的战略协作伙伴,中俄关系已成为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家关系典范。在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战略引领下,中俄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树立了新型大国关系的新范式,也为促进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发挥重要作用。


世界越是动荡不安,中俄关系越应稳步向前。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局势,中方愿同俄方一道,维护和平安全与发展繁荣,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落实“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两国务实合作实现跨越式发展,把新时代中俄关系不断推向前进。不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在两国元首战略引领下,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必将在更高水平上不断前行。


中俄经贸合作将再上新台阶


记者:2022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但中俄关系始终保持着健康发展势头,尤其体现在经贸合作方面。您如何评价两国当前在经贸领域的合作情况?对于实现2000亿美元双边贸易额目标,您有何展望?


张汉晖:2022年,面对新冠疫情延宕、国际形势复杂演变和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等多重考验,中俄经贸合作逆势前行,再创历史新高,取得了耀眼的成绩,显示出强大韧性和巨大潜力。


一是双边贸易高速增长。2022年,中俄货物贸易实现了1902.7亿美元的历史突破,俄继续保持中国第九大贸易伙伴国地位。二是合作领域持续拓展。2022年,中国对俄出口机电产品同比增长9%,高新技术产品增长51%,汽车及零部件增长45%。能源贸易在双边贸易中的“压舱石”作用进一步凸显。双方还积极打造5G、跨境电商、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绿色低碳等新的增长点。三是地方合作不断深化。中俄“东北—远东”“长江—伏尔加河”等合作机制高效运转,合作地域范围不断拓展。两国已建立百余对友城,有关地方和企业积极参加进博会、广交会、东方经济论坛、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等大型展会活动,深入对接合作需求,充分释放合作潜力。


展望2023年,中俄经贸合作有望再上新台阶。今年前两个月中俄贸易增长势头依然迅猛,双边贸易额达336.9亿美元,同比增长25.9%,成功实现“开门红”。我们相信,2023年中俄贸易必将再创新高,力争年内实现两国元首确立的2000亿美元贸易目标。


人文交流合作迈向更高水平


记者:除了经贸合作外,中俄两国的人文交流日益密切,两国人民的友谊也在不断深化与巩固。您认为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继续扩大两国友好的社会民意基础?后续还会组织哪些活动或举措来加深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


张汉晖: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在中俄两国关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人文合作始终发挥重要作用。中俄人文合作委员会会议每年定期召开,为两国人文交流规划合作方向、协调各方工作。两国成功互办国家年、语言年、旅游年、青年年、媒体年、地方合作交流年、科技年,为深化两国传统友好、加深民众相互理解发挥重要作用。


2022年,中俄两国元首实现了“冬奥之约”,两国元首在北京冬奥会时宣布启动“2022—2023年中俄体育交流年”,在此框架下中俄双方合作举办了一系列赛事,两国体育界各门类之间的直接合作更加紧密。文化领域的一系列活动也为进一步扩大两国民意奠定了坚实基础。


今年年初,中俄两国各项人文交流活动蓄势待发。首先在政府层面,根据中俄两国文化部门签署的协议,今年将在俄举办“中国文化节”,中国文化和旅游部还将在俄举办展览,派出演出团体来俄交流。两国文化部门筹划商签2024-2027年文化合作计划,为未来合作引航定向。同时,两国文艺界人士希望开展交流合作的愿望迫切强烈。今年俄罗斯国内将举办一系列重要活动,如契诃夫国际戏剧节、乌拉尔国际音乐节等,中国的优秀舞团剧院已收到组委会参节邀请。今年在“体育交流年”框架内还将举办一系列内容丰富的体育交流活动。


去年年末,习近平主席在同普京总统举行线上会晤时强调,双方要发挥传统优势,推动人文交流继续深化,打造两国人文合作新品牌。我们将切实落实两国元首达成的重要共识,推动两国人文领域交流合作不断迈向更高水平,进一步深化两国民众特别是青少年之间的交流,确保中俄世代友好的理念代代相传。阿


[声明]本网转载网络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故此,如果您发现本网站的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您的相关内容发至此邮箱【455091222@qq.com】,我们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保证您的版权。